王梓鈞

歷史軍事

“崇禎元年夏,畿輔旱,赤地千裏。”——《明史·五行誌》。
……
這年頭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834章 【紡紗技術突破】

by 王梓鈞

2023-3-19 19:06

  不管是劉漢儀奪取巴達維亞,還是張煌言把民都洛島改成麻逸縣,這些事情趙瀚暫時都還沒收到消息。
  趙瀚手裏先收到的,是徐穎從江蘇送來的奏疏。
  徐穎在奏疏裏說,江南紡織行會的領袖,受紡織商人的委托,請求他轉交壹封紡織業的聯名信。由於蒸汽紡紗機取得重大突破,棉花原材料嚴重不足,請求開拓印度市場,獲取印度棉花來作為紡紗原料。
  朝廷如果願意出兵,江南各地的紡織商人,以及廣東的海運商賈,願意共同募集三萬兩銀子,無償捐贈給朝廷以供軍資。
  另外,他們還願意認購低息軍債,今後從稅收當中慢慢扣除。
  什麽捐款,什麽購債,趙瀚都沒有感到驚訝。這個操作,朝廷曾經搞過,特別是攻打呂宋時,軍費和糧草全是這麽籌措的,商賈們嘗到甜頭想再來壹次很正常。
  真正讓趙瀚重視的,是紡紗機取得重大突破!
  徐穎的奏疏裏附帶了圖紙,那是個原理非常簡單的小裝置——錠翼。
  壹個叫李敏的高中畢業生,由於家境貧寒,沒有自費進入大學,也沒有選擇考府縣吏員,而是被紡織工廠聘去做高級職員。用了四年時間,李敏發明出錠翼,並且反復改進之後已經投產。
  紡織棉布,先得紡成棉紗。
  不管是水利紡紗機,還是蒸汽紡紗機,都存在壹個嚴重問題。那就是棉花纖維的強度不夠,加撚時很容易被崩斷。之前也有許多相關發明,甚至出現了羅拉裝置,但紡紗過程中還是頻繁出現棉條斷裂,必須要有人守著人工輔助加撚。
  而這個叫李敏的高中畢業生,其發明的“錠翼”裝置,可跟“羅拉”裝置完美配套,能同時完成加撚和卷繞兩個步驟。
  紡紗效率,成倍提升!
  並且,水利紡紗機和蒸汽紡紗機,都可以添加這種裝置進行生產。
  趙瀚看到圖紙和說明之後,第壹反應就是:家庭式的紡紗活動,將漸漸成為歷史,農婦又失去了壹大經濟來源。
  這個消亡過程,可能會持續壹二十年。隨著蒸汽紡紗機繼續改進,隨著蒸汽紡紗機日趨普及,手工紡紗必然成為過去式。
  目前暫時還留有余地,最頂級的精美棉布,只能由人工紡紗來制造。蒸汽機紡出來的棉紗,由於技術不夠,還只能用於紡織中低端棉布——歷史上,棉紗精紡機器的發明時間,比瓦特的初代改進蒸汽機還晚幾年。
  那個叫李敏的高中畢業生,打開了潘多拉魔盒,同時又開啟了新時代。
  徐穎還在奏疏裏說,由於“錠翼”裝置投入使用,棉花的需求量迅速激增。早在今年初,江南的紡織商人們,就走村串鄉跟農民簽合同,瘋狂提高棉花采購價格,誘使農民把糧田改為棉田。
  農民只要種棉花,根本就不愁賣,而且還可以賣高價。其中增加的利潤,完全可以抵消朝廷對棉田征收重稅。
  糧食大豐收,還可能谷賤傷農。
  而種植棉花,卻是提前簽了合同,價格早就定下了,越是大豐收就越賺錢。
  農民不傻,當然是什麽賺錢就種什麽!
  當前紡織業面臨的問題有兩個,壹是棉花原材料不足,二是織布技術跟不上紡紗技術的發展,迫切需要更先進的織布機。
  今年的棉紗生產商,極有可能虧本。
  他們紛紛添加先進裝置,不顧市場盲目擴大生產。又提前跟農民簽合同,盲目提高棉花收購價格。
  可當今的織布技術,根本消化不了那麽多棉紗,到時候百分之百會大量滯銷,只能選擇直接向海外出口多余棉紗。而海外棉布市場很大,棉紗市場卻很小,賣不出去就得降價。
  說不定,還會低價賣棉紗給農民,農民買到廉價棉紗,能夠自己織布自己穿。
  另外,墨西哥的棉紗生產商,將會成為最大受害者。
  西班牙殖民者,在墨西哥建有紡織廠和絲織廠,每年都要向中國采購棉紗和生絲。為了保障棉紗和生絲生產者的利益,西班牙國王多次下令禁止向中國采購原料。但屢禁不止,墨西哥市場被中國沖擊,已經很少有人生產生絲了。
  現在,中國廉價棉紗大量出口,墨西哥的紡紗業可能直接完蛋,今後將完全依賴於中國供貨。
  而隨著棉紗的瘋狂降價,中國的棉布制造成本,也會跟著直線下降。棉紡織業作為印度第壹大產業,大量更加廉價的棉布運過去,恒河中下遊的棉紡商估計也危險了。
  徐穎的這份奏疏,內閣那邊意見不壹。
  把閣臣們叫來商量,宋應星率先說道:“有新機器是好事,但這種新機器,會讓婦人無紗可紡。而今,不管是城裏還是鄉下,都有大量婦人紡紗換錢。壹旦錠翼廣泛運用於工廠,升鬥小民的家裏,肯定歲入銳減啊。臣……實在不知道,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。”
  陳茂生說:“臣也不知如何看待此事,紡紗機本就數次改進過了,遠遠強於婦人手工紡織。這次的新機器,居然又成倍提升效率,這讓無數織婦如何應對?”
  朱舜水則說:“壓是壓不住的。有了更好的機器,總不可能攔著不讓商賈使用。”
  其他閣臣發言,都在討論新機器,完全沒有談及出兵印度的事情。
  在他們看來,兵者,國之大事,朝廷用兵都慎之又慎,哪能被幾個商賈慫恿就跨海打仗?
  趙瀚說道:“萬事不可因噎廢食,既然有更好的機器出現,那就讓商賈去使用吧。至於不能再紡紗賺錢的婦人,只能再去找別的營生。城裏的婦人,可以去做幫傭,鄉下的婦人,可以多養幾只雞。等工廠變多了,更多的婦人也可去工廠做織工。”
  也只能這麽想,否則還能怎麽辦?
  唯壹慶幸的是,小農經濟的崩潰,是壹個長期過程,不會因為棉紡織業發展就立馬完蛋(近代中國,小農經濟迅速崩潰,那是受到成熟的西方工業沖擊)。而且,農民普遍分田,少了紡紗收入也還能湊合。隨著城市的日趨繁榮,城裏的婦女無法紡紗,也可以去做其他工作。
  陳茂生突然說:“陛下,與其去想更遠的事情,不如先把面前的事情處理了。去年清理江蘇田政,吳縣出了兩個大案,都是因為煤礦而引發的。煤炭當與鹽鐵壹般,由朝廷指定專營,且必須課以煤炭重稅。”
  “須當如此。”趙瀚點頭說。
  中國紡織業集中於江南,而江南紡織業,又集中於環太湖地帶。
  好巧不巧,太湖中心的西山島,就發現了大量煤礦。太湖邊上的壹些地方,也陸陸續續發現煤礦。這些地方所產的煤炭,能夠通過便捷的水道,迅速運往江南各地紡織廠。
  甚至在江陰境內(張家港),也發現了煤礦,礦址挨著長江不遠。
  費純說道:“臣聽聞,前朝的北京人,全靠煤炭取暖煮飯。若是對煤炭課以重稅,恐怕壹些地方的百姓,連煮飯用的煤炭都燒不起了。”
  袁允龍說:“北京屬於特例,當時北京人口過百萬,周邊的樹木都被砍光了,只能去西山挖煤運到城裏代替柴禾。而今,整個北平府都沒剩多少人,郊外的樹木已經生長起來,就連北京城裏的百姓,都是買樵夫砍來的柴禾。”
  費純搖頭:“不止北京,全國各地,有很多百姓都以煤炭生火煮飯,冬天也要靠煤炭來生火取暖。”
  這是實話,嘉靖年間的《新開煤礦記》,就有“草木鮮少,故北方之火用煤”。
  北方的幾大鐵廠,幾乎全部采用煤礦冶鐵,導致北方鐵廠制造出的火銃,造出來往往帶有大量氣孔,打著打著火銃的槍管就炸了。
  而南方,在某些實幹派官員的引導下,城市居民也有很多使用煤炭。
  《新開煤礦記》的主要內容,就是記載四川馬湖府(屏山),知府完素帶領百姓勘探煤礦,又教百姓如何使用煤爐子,城中居民紛紛改用煤炭生火。
  這是個關乎民生的大問題,不能壹刀切的征收煤炭重稅。
  趙瀚仔細思考之後,說道:“江蘇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,這五省的煤炭征收重稅,其余省份照舊。”
  礙於落後的交通技術,北方煤炭很難運到南方,就算運過來了也得不償失。
  山東屬於最主要的產棉大省,而且山東棉花最為優質。
  這幾年,山東棉紡織業也在發展,特別是蒸汽機出現之後。不但山東棉紡業發展迅速,就連徐州也繁榮起來。因為徐州有大型煤礦,距離山東又近,購買山東棉花,運到徐州之後,就能使用當地的煤炭開動機器。
  順便壹提,大同中國的銀元鑄造,早在好幾年前,就從水力改成了蒸汽動力。
  君臣反復討論,始終沒有談到出兵印度的事情。
  就算真的要出兵,也先晾個壹年半載再說,不能驕慣著那些商賈的脾氣!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