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王梓鈞

歷史軍事

“崇禎元年夏,畿輔旱,赤地千裏。”——《明史·五行誌》。
……
這年頭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382章 【皇室教育和爵位問題】

by 王梓鈞

2023-3-19 19:05

  宮女遣出制度,不會有啥問題,至少在清朝就沒問題。
  康熙十六年規定,宮女年過三十歲者遣出。雍正元年又規定,宮女年至二十五歲,俱令出宮。
  泄露宮闈秘事?
  妳當那些太監和宮女,壹直不離開皇宮的?特別是那些大太監,不但經常出宮,還在北京私建豪宅,甚至是娶妻過日子。
  從皇宮出來的女子,即便年齡偏大,民間也會搶著娶。
  就拿大明皇太子來說,五千人海選太子妃,有三百個晉級入宮名額。太後、皇後親自主持半決賽時,已經只剩下五十個,從中挑選壹個正妃、兩個側妃。
  其余落選女子,全部遣送回原籍,頓時被媒婆踏破門檻。
  特別是晉級前五十名的,簡直被民間搶瘋了!
  曾有壹對姐妹,同時晉級前三。為了防止拉幫結派,其中壹人被放還原籍。這女子自視甚高,認為自己是太子妃,誰來提親都不答應,最後竟然孤獨終老。
  “費將軍也是外戚。”徐穎提醒道。
  趙瀚解釋說:“開國勛臣,不能以外戚而論。他能做多大官,看他能立多少功。”
  李邦華問:“詹事府是否需要重建?”
  詹事府是大明皇子的教育機構,在明中期就基本廢棄了,變成翰林院儲相們的升遷跳板。
  李邦華是在問皇子的教育問題。
  趙瀚說道:“在皇城建立學校,皇子也要讀小學、中學。挑選身家清白的適齡兒童,跟皇子們壹起讀小學。皇子讀中學時,再從全國各地,每省挑三個成績優異的小學畢業生,跟皇子們壹起讀中學。”
  “不是紫禁城?”李邦華反復確認。
  “不是紫禁城,是皇城。”趙瀚肯定道。
  皇城屬於中央機關的辦公地,大明六部、五軍都督府什麽的,衙門全部設在皇城之內。
  至於紫禁城,那是皇帝生活、休閑和辦公的地方,內閣機構也設在紫禁城。
  龐春來笑道:“太子伴讀。”
  趙瀚正色道:“被挑到皇城讀小學的適齡兒童,假以時日,名額必被權貴子孫占據。我並不禁止,也禁絕不了。但每個年級,只準有四十名孩童。且每年考試的最後十名,必須全部淘汰,重新挑選該年級的學童補充。”
  這是鼓勵孩童們學習,不可帶著皇子貪玩。
  李邦華又問:“中學呢?”
  趙瀚說道:“今後各縣小學畢業統考,縣裏的第壹名,可選送省裏考試,左右布政使、大法官、提刑官、禦史聯合擔任主考。每省選出前三名,送來皇城與皇子壹起讀中學。皇城小學的畢業生,只能留下前十名,繼續陪同皇子讀中學,其余學童全部淘汰。”
  陳茂生問道:“若無皇子,皇城學校需要暫時關閉嗎?”
  趙瀚笑道:“當然不關閉,壹切照舊。即便有皇子,但皇子讀小學二年級,小學壹年級和三年級,也必須要有學童在讀書,而且淘汰哪些也按規矩來。”
  李邦華和龐春來對視壹眼,都覺得這樣搞很有意思。
  皇城學校,今後必為天下第壹學堂,學生也是天下最好的學生!
  趙瀚繼續說:“這學校的名字,便叫金陵書院。書院的院長,至少官至右侍郎才能擔任。每年書院的淘汰考試,主考官皆為六部尚書,監考官皆為都察院都禦史。”
  好家夥!
  這種豪華陣容,除非吏治徹底敗壞,否則根本別想鉆空子。
  滿朝權貴,頂多能送子孫來讀小學,而且還不壹定能把小學讀完。
  等皇子讀到中學,同窗都是來自全國的超級學霸。就算皇子自己是個智障,也多少會受到學霸的影響,多少會知道壹些各省的情況。
  徐穎問道:“在金陵書院畢業的學生,是否可以直接做官?”
  趙瀚笑道:“不可以,該怎麽考,就怎麽考。”
  說是這樣說,肯定有隱形優待。
  身具金陵書院的背景,估計做官都升得更快。那些學霸只要做官,就已經打上太子標簽,多半會被視為東宮班底。
  只不過,無法直接提拔,必須壹步步升遷。
  即便不願做官之人,在金陵書院讀過,也肯定混得更好。
  趙瀚搜腸刮肚想出這種法子,當然是為了培養皇子,避免皇子生於深宮之中、長於婦人之手。
  陳茂生突然來壹句:“皇女呢?”
  趙瀚哈哈笑道:“那就再辦壹女校,多簡單的事。”
  至於儲君制度,當然沿用嫡長子繼承制。
  清朝的秘密建儲制度,都整出啥玩意兒?乾隆的所作所為,能把雍正氣得從棺材裏爬出來。
  可憐雍正那樣的磊落漢子,遇到壹個坑兒子的爹,又遇到壹個坑爹的兒子。臟活累活全自己幹了,結果搞出“康乾盛世”,硬是把最關鍵的雍正給漏掉。
  “殿下,皇宮……可要加緊修建?”田有年忽然問。
  趙瀚仔細想想,搖頭說:“算了,暫時將就著住吧。連年天災,又打了壹場大戰,不可再耗費民力。”
  眾臣嘆息。
  趙瀚這個開國之君,當得可真寒酸。
  自立為王時不搞大典,都快稱帝了還沒有皇宮。
  北京倒是有皇宮,但滿清入關之後,必然搞得壹塌糊塗。到時候人口稀缺,趙瀚遷都去北京的費用,能在南京修好幾個紫禁城。
  趙瀚笑著說:“不必憂慮,南京皇城,還有壹些宮殿未塌,還有壹些磚石、木料可用。先把這些可用的木石,整理出來堆放好,過幾年民生恢復,便能下令修建皇宮了。”
  蕭煥說道:“殿下若是登基,至少得有壹後兩妃,此事須早做打算。”
  壹後兩妃,這是當皇帝的基本流程,大明皇太子在登基以前,至少有壹個正妃、兩個側妃。
  ……
  回到後宅,趙瀚與費如蘭、盤七妹說起這些事情。
  盤七妹並無意見,費如蘭建議道:“宮女二十五歲放還,都成老姑娘了,哪裏容易嫁人?不如十五六歲進宮,二十歲就放還,出宮還能嫁個好人家。”
  “這樣也可。”趙瀚點頭道。
  趙瀚讓人翻閱過史書,發現歷朝並無定例。
  各個朝代放還宮女,主要有幾種情況:第壹,新君繼位;第二,改朝換代;第三,天降災禍;第四,宮女老病。
  天降災禍時放還宮女,跟幹旱祈雨差不多。
  到了滿清,放還宮女終於變成制度。特別是清朝中後期,宮女十三四歲入宮,十七八歲就要出宮嫁人——清朝宮女,皆為上三旗包衣,漢家女子不得入宮。
  費如蘭又說道:“嬪妃、女官、宮女,應當嚴格區分,女官不可做嬪妃,宮女不可做女官。”
  趙瀚搖頭道:“這個恐怕禁絕不了,今後子孫,若是看上哪個女子,不管對方什麽身份,必然想方設法冊封其為嬪妃。”
  “那就讓他們想方設法,”費如蘭說道,“若是看上女官,得先革除女官職務。若是看上宮女,得先遣送宮女回家。然後再以民間女子的身份,重新進宮做嬪妃。”
  “哈哈,夫人說得是。”趙瀚頓時笑起來。
  費如蘭嫁給趙瀚多年,耳濡目染之下,也學會按規矩做事。
  費如蘭又說:“女官便是官,可以考試任用,拿的是朝廷俸祿。宮女是女傭,可簽雇傭合同,以五年為期限。嬪妃是皇室成員,跟皇帝是壹家人。”
  趙瀚高興拍手:“這便把關系理順了。”
  費如蘭繼續說道:“夫君若欲選妃,可考慮壹下如梅。她都二十歲了還不嫁人,挑來選去,把母親急得不行。”
  趙瀚拉著費如蘭的手說:“妳能講這些話,咱們夫妻便是壹條心。”
  姐妹同在後宮,這是皇室大忌。
  費如蘭敢在趙瀚面前直言,說明兩人沒有隔閡,而且不怕趙瀚多想。
  虱子多了不癢,費如蘭做皇後,費如鶴是統兵大將。甚至還有費映環、費映珙,費家勢力不差那壹個妃子,費如梅入不入宮無所謂,今後出了事情都壹個結果。
  開國君主,不怕這些。
  說得更直白壹些,自從明代之後,就不再有後宮、外戚幹政的土壤。即便趙瀚哪天暴斃,該咋樣還是咋樣,文臣自會把費如鶴壓下去。
  甚至皇子叛亂都不可能成功,朱棣、朱允炆叔侄倆……屬於意外。
  但凡朱允炆腦子正常些,朱棣都不可能當皇帝,誰能想到雙王四個2四個A四個K還能輸?
  當然,費氏那壹大家子,也是需要處理的。
  費映環著實該退休了,畢竟五十多歲的人,早早回家安享晚年多好。
  等費如梅入宮為妃,趙瀚會簡單提壹下,相信費映環能夠明白,到時候封個侯爵便可光榮退休。
  對於爵位,趙瀚也已經有了方案。
  恢復古代的五等爵,再加壹個王爵,便是:王、公、候、伯、子、男。
  並且,有世襲和遞減兩種。
  世襲罔替,自不用說。
  遞減爵位,每三代遞減壹個等級,壹直遞減到男爵為止。
  不管哪種爵位,都必須依法繳納賦稅,相當於壹種榮譽頭銜,按照等級可以領取相應俸祿。而且,俸祿不是特別高,絕對不可能超過壹品大員。
  趙瀚雖然說不把子孫當豬養,但封王是肯定的,而且屬於世襲王爵。
  但是,只照顧兒子,不照顧孫子。
  不會再搞出什麽郡王、輔國將軍之類,繁衍出再多子孫,也得那些子孫們自立更生。
  每壹個皇帝,都能生出新的親王,親王數量會越來越多。因此,每壹個親王世系,三代之後開始降爵,不能讓親王們安於現狀,同時也是在控制親王數量。
  這些內容,都會寫進憲法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